宗馥莉架空职工持股会, 2024年娃哈哈利润暴增, 员工收入不升反降
- 2025-07-22 20:54:38
- 669
2024年,娃哈哈商业帝国的销售额和利润都创下了历史新高,随着人们对农夫山泉的声讨,娃哈哈的产品几度卖断了货。
由于销量的暴增,娃哈哈的基层员工们,也都在加班加点的干活,本以为今年过年能多多分红,结果到头来,却被泼了一盆冷水。员工们的分红不增反降,下滑比例达到惊人的50%。
这到底怎么一回事呢?要想理清楚这个事,就得从娃哈哈职工持股会的诞生开始聊起。
娃哈哈的职工持股会诞生于1999 年,由宗庆后主导设立。彼时的理念也是朴素而温暖:“员工要把公司当作家,公司也要把员工当家人,让他们不仅是打工者,更是企业的一份子。”
按照设计,员工可根据工龄、岗位、职务认购股份,每股1 元。持股员工每年能获得分红,离职时由集团按原价收回股份。
这一制度让员工真正尝到了“与公司共成长”的甜头,截至2018 年,持股员工多达1.2 万余人。
单2018 年,每股分红就达0.8 元,许多员工的年度分红甚至能占到工资总额的50%,成为收入的重要支柱。
对当时的娃哈哈员工而言,持股不仅是一种激励,更是对公司的一种的认同。公司盈利,自己也能分一杯羹,这种“共享收益”的模式,也是娃哈哈凝聚力的重要来源。
但是,到了2018年,娃哈哈集团便开始做股份改革。娃哈哈以“老员工小富即安、工作积极性下降,新员工无股份激励”为由,启动股份回购计划。
根据方案,员工持有的股份以3 元/ 股的价格被回购(其中2 元为“特别分红”,1 元为回购本金)。同时,集团还承诺后续将以“干股”形式继续给予分红,股份仍由职工持股会集中持有。
其实娃哈哈的这个理由,并不是很充分。内部员工爆料:“所谓‘新员工无股份激励’是借口,当时股份配额充足,根本不需要清退老员工股份。”更关键的是,员工们也在质疑:按最初约定,股份仅在离职时按原价回收,此次在职期间强制回购,是否合法合规?
但是,由于股份回购之后,大家依旧可以分红,分红金额也没比原来少,所以这件事也就一直没人当回事。
但是,自从宗馥莉上台之后,一切都变了。所谓的干股分红彻底变成了一笔“糊涂账”。
宗馥莉将原有的“干股分红”改为“评定制”,也就是说员工能分多少、按什么标准评定,全由管理层说了算,规则不透明、数额不确定,相当于把原本明确的股权收益变成了模糊的“绩效奖励”。
除了干股分红上的变革,宗馥莉还对职工持股会旗下的企业动手,进行股份变革。职工持股会旗下有一家核心投资公司——杭州萧山顺发食品包装有限公司。
杭州萧山顺发食品包装有限公司又控股重庆涪陵、巢湖、贵阳等多家娃哈哈地方公司,每年产生巨额利润,是持股会收益的重要来源。
然而,宗馥莉却将这家盈利公司以“0 元转让”的方式划归到自己名下,变为100%宗馥莉持股。
这一操作堪称“釜底抽薪”,职工持股会名义上仍持有娃哈哈集团24.6% 的股份,但核心利润来源已被剥离,剩下的股份形同 “空壳”。
员工们纷纷质疑:“持股会的利润被转移,我们的分红从何而来?这24.6% 的股份,到底还属于谁?”
面对权益受损,员工们也开始组织维权,他们的核心诉求集中在以下三点。
第一:彻查2018 年股份回购的法律依据与程序合法性;
第二:公开职工持股会20 年来的利润沉淀(远超每股 0.8 元的公开分红),明确资金归属;
第三:理清职工持股会当前的持股主体与职能,若股份已被回购,持股会为何仍存在?若未回购,为何利润被转移?
对此,娃哈哈集团也是非常冷漠,仅以“萧山顺发的股权变更合法合规,经工商部门确认” 为由回应,对员工核心诉求避而不谈。
- 上一篇:以为很长肉但减肥的食物有哪些
- 下一篇:蜜雪冰城含菌量超标被通报